叶明-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吉林省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
 
   
叶明-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03-29 15:26  


讲之前和大家声明一下,这些都是一些个人的观点,个人的想法,都是一己之见,也是仅供大家参考。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一个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第二部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第三部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核心与技术。第四部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模式和途径。第五部分是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一共五个方面。那么第一部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先讲一下发展的背景。应该说背景还是从它的称谓上说起,大家可能看到有各种称谓,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称谓,也有建筑工业化的称谓,有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称谓,也有住宅产业化的称谓,有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称谓,也有建筑产业化的称谓。这些称谓划起来有三类,我想今天来和大家一起解读一下。建筑工业化的称谓应该是在50年代中期,国务院针对建筑业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决定》,那么应该进入到了七八十年代,建筑技术到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建筑工业在七八十年代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那么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不和大家具体展开了。应该说在90年代,建设部针对建筑行业出台了建设工业化发展纲要,国务院刚刚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发展规划当中也明确提出了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要求,所以我想,建筑工业化的称谓应该是由来己久,最近有对建筑工业化的有一定意见,这是约定俗成的,是针对建筑业角度出台的。那么对于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提出应该是在1999年,当时叫住宅产业化,住宅产业化之后提出住宅产业现代化。国务院72号文件中提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供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住宅产业现代化这个称谓,当时主要是从提供住宅建设质量,促进住宅建设技术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当时在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提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这么一个要求,还是主要从提供住宅质量这个角度考虑的。那么,最近,从去年年底,又提出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这样一个要求。那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称谓是基于全国政协提出的,从建筑产业化角度提出的。在全国的政协协商会上,会议形成了一个报告,由建设部在去年年底的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这样一个要求,那么也就是说从住房领域当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建筑产业现代化这样一个概念,那么我认为建筑产业现代化既包含了前面两个,在住宅产业化这样一个范畴又扩大建筑类型,叫做建筑产业化,也涵盖着建筑工业化,我想我们对这几种称谓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我是这样理解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链接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并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这是我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理解,这只是一己之见,不一定准确,我认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极其丰富,范围广泛,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具有中国特征,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住房城乡建设发展的一个整体目标,是我们主要追求和发展的目标。

那么,建筑工业化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关系是什么,我是这样理解的。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离不开建筑工业化,因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内涵丰富,我想建筑产业现代化首先是离不开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和有效途径,只有从工业化生产方式入手,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才能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特别对建筑业来说,从新型建筑工业化这个角度来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更明确,更具体,特征更明显,工作路径更清晰,更有利于抓住工作的重点和实效。所以,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抓住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大机遇,从新型建筑工业化入手,来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我再讲一下为什么要从新型建筑工业化入手,我想主要是基于两个大的发展背景,一个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一个是劳动力短缺的现实。这是两个大的背景:一个是从政治层面,国家层面,宏观层面的要求就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解决人的层面的问题。要解决我们大量的农民工生产生活问题,如何来解决?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背景。第二个背景就是劳动力的短缺现实,也就是我们人口红利的现实,建筑业现在已经面临这样的现实问题,招工难,营业成本大幅度提高,现在已经到了不转(转型)不行的地步。那么这两个背景一个是从企业的层面,一个是从国家的层面来促成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也带来了工程质量、工程效益的提高,我想这样理解起来更简单。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我觉得更多的是解决人的情况,我们大量的农民工生产生活问题如何来解决,我认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很重要的问题,对于农民工短缺问题,我们建筑业就是整面临着这样一个事情,招工平台面临着大的缺口,那么这两个大的背景从企业的存在角度制约着我们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建筑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效益和质量的提高,我想这样的理解才能更简单,促发更多的因素,我想包括我们的节能卷材,包括资源节约,包括编制施工的概念,我们想从这些方面可以提高工程效益和质量。

那么对于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状况,前面已经有人详细的讲了,这里就不再展开讲了。一个是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第二呢是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咱们这个会议呢自2010年在哈尔滨召开这样的一个会议,此后每年都在召开,那么每一届都发生了很深的变化,认识上都在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感觉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那么第三点呢就是发展的技术越来越完善,结构技术日趋成熟,标准呢也已颁布。第四一点呢是发展的企业越来越积极,我们的会从去年的四百多人不到五百人到今年的一千多人,那么看出我们的很多企业他们的积极性也高,那么这是这几年发展呈现的几个特点。

那么在网上的大数据百度当中呢,关于这个产业化发展的关注度,大家在图上可以看出,这个关注度最高的,经过这个大数据整理出来的关注度,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就不展开了。那么近三年来全国新建PC工厂,还有新建的预制构件厂在全国的分布大概是31家,都在图上展示出来,我就不一一去说了。那么部分城市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建设量我也做了一个统计,我是对这些个主要城市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主要的沟通,然后反复的把一些水分反复的把它挤出去,一些仅仅用了一些简单的构件,原来包括在内的我们都把它筛出去,那么我们让实实在在的数据,我每个都去落实。已竣工和开工的建设量北京市130万平方米,上海市135万平方米,沈阳市160万平方米,合肥市150万平方米,深圳市32万平方米,长沙市260万平方米。因为长沙市实行的比较早,长沙市有远大筑工在干,他们通过三年的积累已经成为(装配式)大省。那么,2014年的计划总量我们也进行了。。是一个实际可以达到的量。可能之前媒体上报道的计划数据和这个数据有点出入,那个数据毕竟早一点。初步统计,全国近两年的建设量大约在1300万平方米左右,我相信这个数据是挤干了水分的数据。那么2014年全国计划的建设量预计在2000万平方米左右,这个是一个大概的数,有可能达不到,也有可能超过它达到3000万,这只是一个数。第一部分背景的情况就说这么多,下面跟大家交流一下第二个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指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其基本内涵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实现建筑产业化为目标,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将房屋建造的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这是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应该比建筑现代化的内涵更具体一些。那么,新型的含义从建筑工业化的角度怎么理解我想主要是两点:一是区别以前的建筑工业化;二是“新”在信息化,应该说新时期我们的发展都是信息的发展,我们处在信息化的社会,那么我们建筑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一定是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新时期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建筑工业化。

既然谈到了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我们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我们必须要理解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到底有什么区别。我想从这个角度理解去理解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从生产技术上来讲,传统生产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它是单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是标准化、集约化、集成技术。我想这一点上大家都好理解。我们目前的一些技术都是相对独立性较强的,都是各自发展,不是一个集成技术,不是一体化的技术。生产手段:传统的是以低价劳动力、以现场手工作业为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是工业化的、装配化的、信息化的。生产要素:传统的自行投入,相对独立,而工业化是统一的、协调的有机整体。生产效率来看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比不上工业化的。从生产目标来看,传统的是追求企业各自效益,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以建筑为最终产品追求项目整体效率、效益最大化。比如说设计,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与施工是脱节的,他设计出来的设计图追求视觉的效果,施工追求时间的效果,我们的生产部门追求的是生产部品、材料的效果。从社会服务方面来讲传统的是单独的、有限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是社会化的。从企业管理上看传统的产业链分散、各自经营。这个大家都不难理解,我们很多大的集团企业。。。共有,设计、开发等所有的环节都具备,但是它们是分散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一定是集约化、一体化经营。关于管理机制传统的是设计-产品-施工大家都很清楚,工业化的是有机的、全过程的管理。

按生产阶段划分传统生产方式与工业化生产方式也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设计阶段:传统的个专业设计相对独立,整体设计缺乏优化,建筑设计与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施工工艺等环节相脱节;工业化各专业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协同设计,优化工程项目整体设计,设计与技术体系、生产工艺、施工质量、装饰装修等环节紧密结合。施工阶段:传统施工企业以包代管、层层分包、照图施工、现场湿作业为主;而工业化的一定是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现场施工装配化、施工队伍专业化。装修的话传统的大量毛坯房,二次装修;工业化的装修与主体结构同步设计,同步装修,是一个整体。管理阶段:传统的是进行工程现场监理,工业化的要同时进行现场和工厂的监理,全寿命周期的管理。

接下来讲一下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征。这个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今天还是再讲一讲。一共是五个方面,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建造过程信息化。其中的有些概念是中式化的,这是不断的完善、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发展的一个过程。还有一些称作集约化、精细化等,这些都很好。重点还是应该集中在“五化”上,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进行展开了。

标准化:我正在编工业化的一本书,其中主要是围绕工业化特征展开的。大家都在讲标准化,到处都在讲标准化,用什么、用哪些要素来固定标准化,这是比较难的。

从新兴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上再做一些讲解,谈几个观点。新兴建筑工业化不等于装配化,大家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不是为了装配化而装配化,建筑工业化绝对不等于装配化。新型建筑工业化不等于传统生产方式加装配化。有一些企业研究装配化,建房子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的结果是成本增加,效益不高,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新型建筑工业化不等于传统生产方式加装配化。新型建筑工业化一定是生产方式的改变,它等于现代科学技术加现代科学管理,也就是生产力加生产关系。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的,我们的建筑工业化不仅仅是在一个装配化技术层面上,它一定是在现代科学管理的层面上加我们的科学技术,构成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那么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根本和目的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演变,最终改变房屋建造的生产方式。这是我想跟大家交流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核心与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从这张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出技术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构成了工业化生产方式。在发展过程总只要从生产方式入手,通过技术创新,建立一整套成熟适用的技术体系;通过企业现代化管理,完善产业链,整合优化资源,就能够抓住发展的重点。这两方面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绝对是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

现在我从技术体系说说。建筑技术体系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即主体结构成套技术、装饰装修成套技术、设施设备系统技术。主体结构成套技术主要是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和钢结构技术,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结构体系。装饰装修成套技术主要会外围花部品装修技术和内装修部品集成技术。设施设备的我就不说了。按照这三个部分它必须要形成成套工法,才能构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其实,我们这么多年来在工法受到重视之后,形成了成套的工法很多,但是有多少企业在用这些工法?其实,我们从国外的经验我们能看出来。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日本的基础等都有自已一套完整的工法。这套工法就是技术方面跟他的设计、施工、装配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这个工法是用于指导我们的产业进程,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活动。

装饰装修主要指占六个主构成部分,预包产,占70%,社科社会系统就不说了,那么第三个部分必须要形成一套公文,才能构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其实我们这么多年了在工法上重视不够,工法很多国家都有工法,那么有多少企业在用这个工法,其实我们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日本,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大和、日本的鹿岛、日本的积水,都有一套自己完整的工法。那么这套工法就是套在技术方面,跟他的那设计施工、装配生产整个活动当中的技术。它形成的新的法度。这个工法是用于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活动,而我们的一些工法试点还是为了明确制定的工法。这一点我们一定深知。

主体结构又叫产业预制装配,为什么要采用装配式呢?咱们从这样一个表来对比,看这个是不是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从生产效率来讲,预制装配式生产效率高,减少50%,大量数据统计出来的( 。。。。)现浇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多,生产效率地低,这是肯定的,那么现浇混凝土6个月现浇混凝土大概11个月,外墙板也要10个月,这个大家能不能认识到?

从工期质量上来看,装配式混凝土这样一种技术,。。。

这就是我们的标准化非常难实现,标准化用于在部品方面吧,那么部品怎么实现部品结构化呢,而且我们这个现浇结构的基层,。。。

从技术技层上看,一体化,标准化,从技术手段提高我们承包技术,现浇混凝土结构它是很难实现我们的装修部品装配化,它也很难实现经济化,它也很难实现设备一体化,特别是信息化这种。现在包括我们中建原来有这样的技术,但是这中技术仅仅停留在施工阶段的技术,那么没有延生到成果上,它是很难的。把这样一个传统的生产方式上的技术很难把从设计到施工到工厂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上能够把它承包。但是我们从工业化生产方式,从装配化这样就一个设计就能实现这种信息化。

从资源经济上讲,我们就不说,那么这个数据基本不新,从现浇这种结构,我们都知道,材料浪费也挺多的,垃圾也挺多的,

从环境的保护上来说,装配式结构现场绝对能够完成,没有废墟,没有噪音,那么现浇结构的现场进度慢,有垃圾,有噪音,我想试着从这样一个角度想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采用预制装配式。

那么第三部分我想谈一下产业链,产业链呢我想主要说明一个问题,这个构成产业链当中随其核心部分,随其指导作用。那么我认为一定是有施工建造者,房子作为一个最终产品的时候,这个施工这个环节就相当于造汽车的主方车间,可不可以这么说,那么所有的技术、所有的产品,都要通过这个主方车间来生产,所以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整个产业中谁是“链主”,牵一发而动全身,擒贼先擒“王”。

要想这个产业链真正的融动起来,一定要具有竞争体系。没有竞争体系,你这个产业链再厉害人都不管,也形成不了一个一体化的这样一个产业。这是产业里边的,我们要尽最大可能的发挥产业链的巨大产出效益。这是我们在产业链方面的领会。

从建筑工业化的路径上,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简单的讲解一下,有些专家统一了说法,建筑工业化也好,建筑产业化也好,部品集成等等,这一点我是宏观者,我认为一定要从主体结构上,主体结构都没弄明白,我们就叫产业化、工业化是难以实现的,房屋主体的框架就几件你想想就几件板件的框架,你如何能把你的部品部件装进去,你的标准化体系的实现,这是我们必须要从主体结构上下功夫。关于技术体系的审核原则我就不说了。

那么工业化的住宅标准就不介绍了,以后编出来以后再跟大家解释。

第四部分说一下模式和途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应该是多种模式并存的,具体模式我也不说了。那么我想重点谈谈工程总承包。也就是EPC模式,这个模式在现阶段,我认为是主导的模式。特别是针对一些大型的企业,要将动化,要讲还是能搞定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我们这些年来接触的某些企业,有这个EPC模式,但是在房屋建造这个行业当中用的很少,基本上把这个模式,把这个工程总承包浅尝实际报过,我想在未来,能不能把这种模式深化一下,现在我们走过来看一下,像日本、欧洲一些大的国家,基本上房屋建造都用的是欧式的工程总承包(EPC)模式,所以我们想发展这个模式。这个模式,有几个问题要解决。一个是设计,设计要有设计公司,要有研发团队。第二,要有预制构件厂,你的工厂,要必须带动你的EPC模式化。同时,形成你的工法,通过你的技术,和你的住宅产业,然后形成你的工法。通过你的工法,形成住宅培训中心。通过你的住宅培训中心,培育你的专业化队伍。这个队伍,包括你的施工队伍,安全队伍,运输队伍,机械队伍,这些可以是你的长期合作的关系,也可以是跨连机器的公司。一定能够要形成这样一个专业化的队伍,通过总包的形式把他联动起来,我思考在发展的初期,我讲一讲这个问题,为什么在发展的初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得初期,我们的社会化的形态是社会化的分工,不可避免的。也就是现阶段,我们的社会化形态是非常低的,万科,像在全国大量的建设高科技,工业化的建筑,结果,首先,二线城市,甚至一线城市,就没有起来支撑。没有技术支撑,招投标都找不来企业,没有投标企业来支撑自己,说明他的社会化积累是非常低的。目前我们的社会化程度是这样子,另外,我们的专业分工还没形成。整个工业化的分工都没有整体性,这是现阶段,那么,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我们必须要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工程总包模式来固化我们的技术,固化我们的产业模式,工程总承包这样一种模式,才能固化我们的技术,固化我们的形式。到高级阶段,像日本,非常典型。日本已经把这个产业链的孙子、儿子发展到很少的一些企业,因为他社会化已经形成,专业化工业也会形成,这些化,已经只保留了她的人防中心,研发团队,保留了她的管理,建造多个模式具有社会化的分工。这是一个带有发展趋势加快,还得要通过工程总承包(EPC)这样一个模式来推广。如果我们中国有几个这样的EPC企业,总承包企业,一个省或者一个市有那么一两个,中国的住宅产业化就快了。

上述我们从模式入手,我想我们要示范什么,示范的是,我们有没有成熟的企业,真正能拿得出来的让大家信服的,她的整个商业模式是靠公司的,她的技术是可以固化的,如果拿成绩来,这就是我们真正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么几块,一是突破先期成本过高。现在大家关注,从上海来看,大家关注的是这个问题。那么我想这个先期成本肯定要高,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原因是我们的企业没有完全地掌握技术,没有优化你的资源,没有专业化的队伍,没有熟练地人工。只有把这些准备好,通过量产以后,通过规模化以后,成本我想自然就会降下来。我们的商品混凝土就是这样,开始有商品混过凝土的时候,两级,后来有五级,后来全都滑进去了,成本自然而然就降下来了。这就是个发展的过程。一上来,什么都不懂,就想往更多的企业。另外,要突破管理体制上的瓶颈,要突破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上的瓶颈,要突破生产活动过程中利益链上的瓶颈。这些瓶颈都市大概念。在推行EPC模式的时候,我想,要五个路径给大家带来五个观点,我们是大型的企业,要以点带面的形式,要同步推进发展路径。我想首先在没有集团化的基础上,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施工总承包队伍。在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产业化公司,围绕这样一种模式,等他成熟了,采用以点带面的发展,带动集团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前车有鉴,我们的大企业,像上海城建,和其他一些大的企业,其实都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先期,前些年,在多国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结果只得到了技术。都有这样的实例。原因就是我们的模式不是转型的,我们的技术没有固化起来。所以对于原有的生产,我们不要集中。没有的生产,我们还要观察着传统生产去做,先从专业化的公司带头发展。这样才是建筑发展得道路。

最后一部分我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面临的问题主要分四个方面,我想在当前一个是从政府层面上,要重视出台政策,轻视企业支撑。近年来各地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但是对企业来讲,忠实的不够。我想我们的产业化落实企业,希望各地出台政策的时候,要重视企业的利益,看看我们的企业支撑。第二点从企业来讲是重视技术研发,轻视管理创新。这个已经讲到,千万不能够穿新鞋走老路,要主观上创新模式。现在我们走在前沿的一些企业,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还有我们的技术,施工现场的,管理上的。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绝对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定是技术加管理,共同发展。第三点是重结构技术,轻装饰装修。从住房建设平稳来讲,我们一定要主体结构和装饰装修能够通过。第四个方面,重视成本因素,轻视综合效益。一定要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我们的整体效益,综合效益。

发展的对策建议有几方面,一个是建立推进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知道和协调工作。我觉得这个东西很重要,从方方面面,从国家层面也好,从个体层面也好,从地方政府也好,都要建立推进机制,加快宏观调控系统。因为这个产业化的链条,设计的行业部门太多,必须要统一认识层次方面的,建立协调机制,优化配置政策资源。第二点遵循市场规律,不能盲目的用行政手段推进。从政府角度看,要注重结构,要想让工业化的技术体系、管理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成熟,绝对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急功近利,现在我们要健康发展。第三要研究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随着居住的变化,这个东西必然带来这样的变化。从设计延伸到工厂,延伸到工地,设计要跟施工结合,监理要一律到工厂,等等,这些责任主体的变化,都会代理体制机制的变化。第四,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第五要激励技术创新,建立企业自主的技术体系和工法。第六,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建立职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这件事情,我觉得,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我希望大家多多提倡职业培训。

最后,让我们在新时期,以创新的精神、革命的勇气、系统的思维、现代的模式、走出一条生产方式好、质量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为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共同努力!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学校首页   管理学院 图书馆  研究生院  科技产业处
校外链接: 教育部 教育厅 建设部 建设厅 北京华银 吉林省哲学规划办 国家哲学规划办 深圳市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住房产业网 吉林省住宅产业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产业化促进中心 预制建筑网 绿色建筑节能
版权所有:吉林省城市建设发展中心 地 址: 长春工程学院宽平大路395号

累计流量: 人次